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资讯 > 文章正文

中信证券密集撤回7个IPO保荐项目 过往项目屡陷业绩变脸、财务造假漩涡

作者: 投资币 时间: 2024-11-25 04:53 阅读: 1385

随着监管趋严,IPO和再融资节奏的放缓,券商投行业务持续面临强压。

蓝鲸财经记者梳理统计,今年以来,截至2月23日,共有47家企业终止IPO,其中45家撤回材料。在所有撤回中,“券商一哥”中信证券(600030.SH)撤回材料IPO终止项目最多,共撤回7单,撤否率高达25%。

在中信证券“撤单”的7家企业中,汉桐集成对监管问询已读不回,或存“瑕疵”;辉芒微科创板转道创业板“二进宫”再折戟,此前“一查就撤”。中信证券此前保荐的IPO、可转债等项目中亦不乏“业绩变脸”与虚假材料等问题,执业质量屡遭质疑。

今年1月,中信证券因保荐的可转债项目恒逸石化(000703.SH)“业绩变脸”受到监管处罚。记者梳理发现,中信证券所保荐的IPO项目江瀚新材(603281.SH)业绩下滑明显,且询价前就定下高于行业的承销保荐费。此外,力源科技(688565.SH)、*ST慧辰(688500.SH)等项目还涉及保荐业务虚假记录、虚增营收等财务造假问题。

对于上述情况,蓝鲸财经向中信证券发函采访,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事实上,一些IPO项目“带病闯关”“一查就撤”,也一定程度反映出部分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佳或存在缺陷,必遭受监管的强力阻击和围堵。

撤回项目中不乏“一查就撤”“已读不回”

中信证券撤回的7个IPO项目分别是辉芒微、爱科百发、博纳精密、中国航油、汉桐集成、大族封测、认养一头牛,撤回项目中,不乏“一查就撤”、“已读不回”情况。

中信证券密集撤回7个IPO保荐项目 过往项目屡陷业绩变脸、财务造假漩涡

从申请受理到终止的半年时间,汉桐集成对监管问询“已读不回”,始终沉默。

2023年6月,深交所受理了汉桐集成上市的申请文件。次月,深交所向汉桐集成发出了首轮审核问询函。然而,面对监管问询,此后长达半年的时间,汉桐集成始终未能作出回复。直至深交所终止文件印发的前四天,汉桐集成才决定撤回申请材料。需关注的是,汉桐集成近几年营收、净利润增长迅猛,主营业务毛利率远高于同业可比公司,但与业绩暴增不匹配的是,作为一家瞄准高精尖领域的半导体公司,该公司研发占比低,研发费用率明显落后于同业。

“有可能是存在‘瑕疵’,无法回答。按真实情况回复不符合规范要求,按规范要求回复又不符合真实情况,于是只能选择不回复。这也是保荐机构和企业在‘赌’不会问到回答不了的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蓝鲸财经记者采访时点评道。

辉芒微则是“二进宫”,但都在关键时刻撤回IPO申请。2021年12月,辉芒微曾在中信证券保荐下申请科创板上市,交表次月被抽中现场检查,随后该公司火速撤回申请文件。2023年5月,辉芒微改道创业板卷土重来,于2023年8月和12月回复了两轮问询,但又于今年1月5日突然撤回申请。

“一查就撤”的前车之鉴,辉芒微新一轮IPO申请也备受市场关注,多个新的风险点亦逐渐暴露出来,包括业绩下滑、核心产品产销率下滑、核心产品毛利率低于同行可比公司均值等。在二轮问询中,深交所还针对公司经销收入真实性开展了犀利的追问。

事实上,注册制实施以来,大量企业试图登陆资本市场的同时,券商的IPO项目撤否数量也不断走高。从撤单企业来看,有的是行业问题、板块定位问题、自身盈利稳定性问题以及企业自身内控问题等。但有的项目回撤,也一定程度上暴露出部分发行人存在“带病闯关”心态,保荐机构“半推半就”存在侥幸心理。

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吴广红律师在接受蓝鲸财经采访时指出,“重承揽而轻质控”是券商撤否率骤升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目前IPO阶段性缩紧,导致保荐机构承揽项目更加“内卷”,很多保存机构内部都形成了“项目谁都会做,拿到项目才是王道”意识。他指出,要改变这一局面,首先需要在思想上转变,“重视质控,重视项目质量”。

过往保荐项目屡现“业绩变脸”、财务造假

需关注的是,在中信证券过往保荐的项目中,不乏“业绩变脸”和财务造假等问题。从恒逸石化巨亏到江瀚新材营收净利下滑,再到力源科技、*ST慧辰及思创医惠的虚假记载、财务造假,某种程度也反映出中信证券发行保荐项目执业质量不高问题。

开年首月,中信证券就因所保荐的可转债项目恒逸石化“业绩变脸”收监管警示函。经查,恒逸石化发行上市当年即亏损、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数据显示,2022年,恒逸石化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0亿元,同比减少131.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10.92亿元,同比减少140.03%。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江瀚新材身上。去年1月,江瀚新材在中信证券的保荐下成功登陆A股。上市当年,江瀚新材业绩大幅下滑,2023年前三季度,江瀚新材营收17.51亿元,同比下降34.22%,扣非归母净利润4.93亿元,同比下降44.47%。

值得注意的是,江瀚新材在询价前就定下超高的巨额承销保荐费用。招股意向书显示,江瀚新材预计募资20.59亿元,支付给中信证券的承销保荐费用为2.74亿元,对应的费用率为13.3%。最终,江瀚新材实际募资23.73亿元,实际承销保荐费用率降为11.53%,这一费率仍超出行业平均水平。

此外,中信证券所保荐的业务中也不乏虚假记录、虚增营收等财务造假事件。2023年12月,中信证券保荐的力源科技(688565.SH)、*ST慧辰(688500.SH)因在上市期间、IPO报告期,招股说明书和财报存在虚假记载、虚增收入被监管责令整改、警告和罚款。中信证券的保荐项目信息披露真实、合规问题受到关注,保荐券商难辞其咎。

今年1月,中信证券保荐的思创医惠(300078.SZ)因在“思创转债”公开发行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以及2019-2020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等涉嫌违法行为,被浙江证监局和深交所处罚。思创医惠的造假案亦是注册制下首例再融资造假案。

针对所保荐公司出现虚假记录、虚增营收等事项,业内资深人士向蓝鲸财经指出,财务造假周期长、数额大,说明券商的执业质量存在较大问题。特别是IPO前,券商、会计师的尽职调查非常充分,正常履行尽调职责后发现不了“瑕疵”的可能性不大。

其分析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首先,可能是券商在尽职调查过程中没有勤勉尽责,没有对企业提供的资料进行充分核实,过于轻信企业的陈述;其次,一些券商为了节约成本,大量使用没有经验、未经正规培训的实习生进行尽职调查,导致调查质量参差不齐;此外,券商在核查过程中过于依赖会计师事务所的尽职调查,没有独立进行核查,从而失去了发现问题的机会;最后,券商内部的质量控制机制不严格,无法有效防范和发现财务造假行为。

作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看门人”,券商的角色举足轻重,其执业质量决定了拟上市企业的质量。当前,证监会持续释放强监管信号,IPO市场迎来更严格的监管环境,从“申报即担责”到“一查就撤”休想“一走了之”,旨在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近日,主动撤回IPO材料的思尔芯案,被定为欺诈发行并合计罚没1650万元,也给“带病闯关”的上市公司和保荐机构敲响了警钟。

“无论是在审的拟上市企业,还是已经上市的企业,无论是什么时候上市的企业,都要受到证监会继续严格监管”,2月23日,证监会强硬表态,尽管目前没有IPO倒查10年的安排,但将在发行上市监管工作中,持续加强全链条把关,严审重罚财务造假、欺诈发行,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对于证券服务中介机构,证监会将坚持“一案双查”,督促、警示“看门人”切实归位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