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资讯 > 文章正文

A股再战3000点 这一次有何不同?

作者: 投资币 时间: 2024-11-23 15:15 阅读: 1097

没有悬念,3000点又破了!今日(10月20日)早盘,上证指数延续近期下跌趋势,开盘就失守3000点,“3000点保卫战”再一次上演。

然而,如今的3000点已不同往日,经过多年结构化行情演绎,目前A股市场存在着“时空交错”现象:对一些个股来说,股价对应的是大盘“1万点”区域,而对另一些个股来说,现在可能面临的是“2000点”历史底部。所以,当大盘又一次站在3000点大关时,A 股不同群体的心态也许会有较大差别。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期北向资金整体持续净流出,但与此同时,今年8月以来,有千余只A股获得了北向资金逆势增持,其中不少中小市值个股令外资越跌越买。

此次3000点:

十多年来偏低估值区

在A股诞生之初的十多年间,由于长期未能涨至3000点,所以也就没有“3000点保卫战”之说,直到2007年3月大盘首次站上3000点,“3000点保卫战”便开始在之后的多次牛熊轮转中不断上演。

细数A股历史上的“3000点保卫战”(时间范围从“3000点保卫战”触发至阶段性结束),有6次总是反复被市场提及:

序号

时间

“3000点保卫战”概况

1

2008年

4月至6月

次贷危机+重磅利好,触发“3000点保卫战”

2

2009年8月

至2011年4月

大盘欲扬还抑,3000点成牛市天花板

3

2015年8月

至2016年1月

A股遭遇异常波动,3000点易破难守

4

2018年

6月至7月

股票质押危机暴露,3000点“心理防线”终告失守

5

2019年5月

至2010年6月

大盘积蓄向上势能,3000点附近频现拉锯战

6

2022年4月

至2022年11月

内外利空交织,多头数次险守3000点

经过一番回顾,可以发现,历次“3000点保卫战”的整个过程大多不是短期事件,投资者无法因短期指数跌破3000点就可以下结论保卫战就一定失败,也无法因短期收复3000点就可以断定保卫战一定能成功。

距离现在最近的“3000点保卫战”,虽然在最危急的2022年4月、10月大盘最低都曾跌破2900点,但之后都有惊无险地回到了3000点上方。不过即便之后出现超跌反弹,3400点仍然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天花板,始终未真正脱离“危险地带”的沪指,也给新一轮“3000点保卫战”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如今,A股历史上又一次“3000点保卫战”打响。不过,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容,现在的3000点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2008年首次3000点之战中,如果说市场绝大多数A股都在共同迎战的话,如今5000多只A股中,不少成员其实早已在不同的空间维度内运行。

例如,四大行目前的股价对应的大盘点位应该是“6000-7000点”,不少消费龙头对应的大盘点位超过了“1万点”;另一方面,对应大盘点位在“2000多点”的个股也不在少数。

如此错位之下,现在的3000点是否还有继续关注的价值?某资深市场研究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简称每经记者)表示,现在其实对3000点无需过于关注,但3000点作为重要整数关口,跌破之后会产生一定心理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沪指近期一直在3000点附近围而不破,但深成指、创业板指数已经跌破2022年4月的低点,也就是说,深成指、创业板指数目前实际已经位于大盘“2800点”一带;另一方面,以中证2000、中证1000为代表的小微盘指数则显得较为强势,距离去年4月的低点还存在较多的溢价。

从2008年以来至今年10月19日的历史市盈率(TTM)分位数(剔除负值后)来看,A股各大核心指数的估值水平其实差别较大。一方面,目前创业板指数、创业板综指的估值分位数在5%以下,显示这些指数的估值目前处于近15年来的最低水平;另一方面,上证50、中证100的估值分位数在35%以上,显示这些指数的估值目前处于近15年来的中等水平。而3000点附近的上证指数的估值分位数在20.7%,为近10多年来的偏低水平。

A股再战3000点 这一次有何不同?

而这样的分化,其实也是近些年A股市场的最主要特征。有观点认为,沪指之所以近年来始终围绕3000点上下做窄幅震荡,一部分原因,是长期结构化的行情导致市场中强势的部分和弱势的部分相互抵消,而这也是权重比较分散的上证指数今年表现相对抗跌的原因之一。

据Choice数据统计,剔除今年上市的新股,今年来(截至10月19日收盘),有2352只A股上涨,有2668只A股下跌,结构分化十分明显。

政策密集释放

业内:信号意义明显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资本市场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近3个月以来,聚焦投资端的一大批利好政策先后落地,密集程度在A股历史上堪称罕见。其中不乏像大幅降低印花税、减持新规、收紧IPO再融资节奏这样的“王炸级”利好。

如果把A股比作一个大水池,那么,在近期,交易费用、IPO、再融资、大股东减持等抽水机均已被限流。

● 出口限流

8月27日,证监会表示,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

9月26日,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破发、破净以及分红不达标等标准进行明确,同时明确二级市场减持范围、增加大宗交易减持预披露等。

《通知》中明确二级市场减持的范围,是指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或者大宗交易减持股份,明确破发、破净或者分红不达标,控股股东、实控人等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公司股份,并明确相关标准,增加了控股股东、实控人大宗交易预披露要求,且未预先披露减持计划的不得减持。

● 进口引流

9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对于保险公司投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风险因子从0.35调整为0.3;投资科创板上市普通股票,风险因子从0.45调整为0.4。

9月19日,媒体报道,证监会近期拟对《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简称“分红指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简称“章程指引”)等一系列规则进行修改,交易所将同步修订《规范运作指引》,主要调整包括:对于主板上市公司分红未达到一定比例的,要求披露原因;对存在长期大额财务性投资但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强化披露要求,督促加大分红力度;进一步便利中期分红程序;研究在交易所信息披露评价中进一步向高分红公司倾斜;鼓励基金公司发行红利基金产品;加强对超出能力分红企业的约束。

10月11日,汇金公司出手对工农中建四大行集体增持,并表示拟在未来6个月内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四大行股份。在此之前的5次汇金增持的样本显示,增持时点基本都在市场阶段性底部附近。继汇金增持四大行后,多家上市公司打出回购、增持“组合拳”。

● 降低交易、投资成本

7月8日,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工作安排,具体举措包括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水平,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规范公募基金销售环节收费,完善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披露机制等。

8月18日,为进一步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证监会指导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自8月28日起进一步降低证券交易经手费。

A股再战3000点 这一次有何不同?

8月2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

● 限制做空

10月14日,证监会调整优化融券相关制度,普通融券的保证金比例由50%提高至80%,私募机构的融券保证金由50%提高至100%;取消上市公司高管、核心员工通过参与战略配售专项资管进行出借;对各种不当套利行为的监管,扎紧扎牢制度篱笆。

在某券商首席看来,近期在3000点关口附近,各类利好政策密集发布,3000点一带的“政策底”特征已十分明显。

“3000点保卫战”又打响

“茅”已过去,未来或看科技

从2021年抱团股的全面瓦解,到后来各类板块的轮番演绎,缺乏领头羊的行情之下,各类型产品,尤其是主观多头确实经历了至暗难熬的阶段。

而长时间的阴跌,考验的不仅仅是各类投资人的投资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其心态和心性的磨砺。

可能‘冬天’持续时间比预期长了些,原本大家预期会有比较有力的财政政策。在香港的一家中资机构相关投资负责人告诉记者。

博时基金认为,在经过持续的调整后,三季度末A股较海外市场而言已具备明显性价比。事实上,三季度以来,A股核心指数的表现已经开始略优于海外美股、欧股等部分市场的核心指数。另外,当前PB已处于历史负一倍标准差,而PE仅略低于历史均值,也指引出当前市场已进入高性价比区,但盈利情况仍较弱,四季度市场核心在于观察基本面修复斜率。

国投瑞银基金的基金经理施成在最新披露的基金三季报中指出,2023年三季度,国内经济依然在复苏的前期,未到实际复苏的阶段。在弱复苏情况下,成长股的表现依然以主题为主,只是主题的扩散度更大,从AI到机器人,再到华为产业链等等。

记者从市场渠道获悉,近期知名私募基金淡水泉认为,对于当前经济运行的状态,一方面,从宏观数据看,随着政策不断落地,PMI重返扩张区间,消费、工业企业等经济指标从低位逐步抬升,表征经济显现企稳复苏态势。另一方面,从反映微观感受的“十一”假期消费数据看,旅游出行数据继续恢复但低成本消费特征明显,房地产销售短暂改观后也未迎来传统的金九银十旺季,微观需求依然偏弱。后续需关注经济修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这将决定市场信心恢复的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据记者观察,此前,对于是否跌破3000点,各券商研究所的关注度显得并不高,近3个月内标题带有“3000点”的相关研报十分罕见。而在2021年之前,3000点还是一些券商研报热议的话题。相比纠结于3000点究竟能否守住,四季度乃至明年的市场展望是目前各券商更为关心的话题。

在大盘逼近3000点之时,安信证券金工团队10月19日发布点评坦言:“中长期看,上证过去30多年从未有过年线三连阴,而且过去30多年的大级别调整经验表明,一旦调整进入到18年与20年均线区域,随后或将迎来较大级别的反弹;当前上证已经进入该区域,或已进入最佳左侧时间。另外,对今年四季度保持乐观的券商不在少数。”

A股再战3000点 这一次有何不同?

再聚焦个人投资者群体,在不同的时间背景下,投资者对3000点的感官也在发生变化。回眸2018年那轮令人猝不及防的熊市,对于不少投资者而言,3000点堪称是一道“心理防线”,当时在投资者群体中有一种流行的观点是:“3000点是不可能跌破的。”

而今,在同样面临3000点大关时,投资者群体的心态产生了分化。对于3000点的得失,一部分重仓“各种茅”的投资者心态会比较焦急。日前,东方雨虹董秘的“灵魂之问”引发了市场热议,而公开信息显示,其本人持有该股市值几百万元。

一些长期沉浸市场的投资者则显得颇为淡定。有市场人士最近告诉每经记者:“不破不立嘛,(3000点)也不是第一次了,大风大浪都经历过的,强扭的瓜不甜,跌到位了自然就涨了。大家都被市场教育过好几轮了。”而仓位轻的投资者目前的心态更为轻松。

如何卡位布局?

北向资金逆市大面积加仓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以来,监管层托底经济和市场信号明确,房地产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在提振市场的信心。在采访中,一些国内投资机构认为,目前市况下,不宜一味看空,保持组合的弹性,为后市可能出现的转机做好准备是更理性的做法。

有观点认为,从投资角度,市场信心低迷意味着投资者当前预期已处于低位,当下更应该用积极的心态去寻找机会。两个因素值得关注:

(1)自上而下看,政策发力的节奏和力度依然是影响市场预期的关键;

(2)从自下而上维度,寻找能够穿越经济周期波动、三季报能超预期的企业,仍是结构性机会的主要来源。

淡水泉认为,当前A股市场情绪低迷是投资者的共同感受。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市场较长时间处于底部区域背景下,历史上也多次出现因为政策持续催化而扭转情绪的场景。从投资组合管理的角度,当前的优先目标是,当转机的场景发生时,投资组合要具备足够的弹性。

当下市场环境中,要保持组合的弹性,一个常识性的思路,是寻找那些当前被压得很低但在情绪扭转时具有足够反弹性的公司,并进行相应配置。当前市场的悲观预期,使得很多竞争格局良好、盈利能力并没有丧失的优秀公司估值被压缩。目前,在电力设备、工业等领域的龙头公司,以及情绪很低、足够便宜的优秀银行标的上,都看到这样的特征。从以往市场运行规律看,悲观情绪带来的超预期下跌,往往伴随着超预期的修复。

相比之下,我可能要乐观一些。我认为,不一定现在马上要买,但是起码不是卖的点。在大金融板块,目前我配置了些保险和券商,没有碰银行和地产。现在,我还是比较看重公司的基本面,在寻找一些质地优良的公司。沪上某基金经理表示。

博时基金认为,当前市场底部区域,结构配置上应注重攻守兼备,建议“顺周期+成长”两头杠铃配置。一方面,关注顺周期与高股息的交集,具备上行期权同时可加强组合防守能力;另一方面,增配科技成长,进一步增强组合的进攻性。尤其是经过三季度的持续消化,TMT等部分方向,当前性价比与微观交易结构有明显改善。

中欧基金认为,若后续市场风险偏好改善,那么机构投资者低配且估值处于历史底部的行业,弹性更强。关注以下三类行业:

一类为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对经济复苏高度敏感、且具备高现金价值的周期行业,这些公司同时在利率走低的背景下更受欢迎;

其二是估值在大幅调整后已具备更高安全边际的新能源和医药等行业,以及市场整体调整后更具性价比的细分复苏行业,如基本面改善的近距离接触型行业(服务消费、出行和保险等);

第三是开始表现出上行拐点特征的周期行业,如半导体和电子板块等,近期华为技术突破的热度提升,对科技题材存在驱动。

近期外资的动向也颇受市场关注。据统计,8月以来,北向资金整体净流出A股近1500亿元。尽管如此,在此期间还是有近1170只A股获得了北向资金的逆势增持,其中不少个股,北向资金是越跌越买,而这些个股大多都具有中小市值特征。

A股再战3000点 这一次有何不同?

A股再战3000点 这一次有何不同?

某券商自营人士此前曾向记者表示,牛市固然好,但熊市的时候可以为充分的研究、调研上市公司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至少不用每天盯盘,担心踏空了,可以沉下心来作些研究。”

据Choice数据统计, 今年8月以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机构接待量为9.93万次,去年同期为10.23万次。市场热度较高的2021年8月-10月,沪深上市公司机构接待量为8.3万次。这些数据显示,虽然近期市场持续走弱,但是各类机构调研上市公司的热情依然较高。

A股再战3000点 这一次有何不同?

从近一个月、三个月行业机构调研排行榜来看,TMT、新材料、汽车、医药医疗等热门行业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