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is VS Espresso:哪种去中心化排序器代表未来?
作者: 投资币 时间: 2024-11-24 08:30 阅读: 1458
一边是 @MetisL2 顶着万难大兴去中心化 Sequencer 建设,一边是 @EspressoSys 基于模块化搞共享 Sequencer 方案大杀四方,有人也许会问,都要实现排序器的去中心化,Metis 尝试的「自营店」和 Espresso 的「外包模块」,到底有啥区别?
在我看来,Sequencer 排序器去中心化只是 layer2 基础 infra 成型的前提,真正的挑战在于去中心化生态体系的构建。来,接下来,我来谈谈我的理解。
最近,Metis 正在推进 Sequencer 的去中心化进程,社区测试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一度都把 Metis 主网的 TPS 拉高到 Ethereum Top3。
这其实只是去中心化 Sequencer 技术层的压力测试,以确保正式上线后能够稳步运作,比如,多 Sequencer 轮换机制,单 Sequencer 作恶惩罚设计,Sequencer MEV 如何问题,Sequencer 矿工生态参与问题等等。
1)POS 出块权:Metis 引入了一个 Sequencer 池,Sequencer 节点需要 Staking 2 万个 Metis 轮流出块,较高的参与门槛保证了节点的运营能力,以及出特殊通信状况时的修复能力,同时也威慑来了节点单点作恶的可能性。
2)社区压力测试:在上线 Sepolia 测试网之后,1 月份 Metis 展开了社区压力测试,目前测试网已经进行 600 多次测序轮换,超 300 万笔交易,以此来检验 Sequencer 轮换机制的出块稳定性,为去中心化 Sequencer 正式主网上线做铺垫。
3)MEV 处理:若是中心化 Sequencer 可通过任意排序来搞 MEV 夹子行动,但去中心化环境下,就需要一个独立的节点来监控各个 Sequencer 的排序出块行为,Metis 上有专门的 L2 Ranger 节点对 Sequencer 生成的区块做抽样检查,以防止交易次序被调换。
不过,纯粹靠抽查监督惩罚多少有些被动,在 MEV 的对抗后期,Ranger 节点完全可以成为类似 MEV-Boost 一样的 MEV 专项管道,以 MEV 的方式控制 MEV 的「失控」?
4)LSD 质押挖矿生态落地: @ENKIProtocolLSD 协议即将在 Metis 生态上线,其目标解决 Sequencer 矿工挖矿后的 Reward 在整个去中心化经济体的流通应用问题,显然作为 $METIS 的主要产出源,矿工们是否愿意把 Token 进行质押借贷挖矿,对整个 $METIS 生态的后续发展很重要。
总之,在我看来,去中心化 Sequencer 的技术问题并不复杂,难得是背后一套稳健的去中心化生态建设、扶持、利益分配和激励模型。
应该讲,技术问题只是 Sequencer 去中心化问题的冰山一角,一系列围绕市场、生态、运营、用户等综合落地的服务和体验才是去中心化 sequencer 工程的重头戏。
以上阐述了 Metis 去中心化 Sequencer 推进中存在的挑战,基于此再来梳理 Espreeso 的共享 Sequencer 方案,理解起来就容易了。
简单来说:@EspressoSys为 Rollups 提供了一个模块化 Sequencer 共享组件,相当于穿插一个 Sequencer Mempool 预处理过程。
原先用户调用 RPC 请求发送交易会直接提交给 Sequencer 处理中心,现在可以会先经过 Espresso 共享 Sequencer 中心,由 Espresso 依次批次处理这些交易排序请求,然后 Batch 后返还状态给 layer2。
Espresso 有一套 Hotshot 权益证明系统,相当于 Metis 的 POS 质押系统,以此来保证 Sequencer 的去中心化以及对应奖惩机制的设计;而且,Espresso 大概率会和 Eigenlayer 合作,外包以太坊的 Validators 来提供安全共识。此外,还有其配备的 Espresso DA 功能也是一大亮点。
有意思的是,若用户提交的一笔跨链需求,都要经过 Espresso 的共享 Sequencer,理论上 Espresso 可以在 Mempool 环境实现交易状态转换,以此减少跨链提交状态和主网交互的交易损耗。(轻量化想象空间会很大)
总之,Espresso 和 Celestia 的打法类似,把 layer2 们都需要的去中心化 Sequencer 需求抽象成一种共享排序器「商品」,以模块化高度适配的方式向 layer2 生态持续渗透。
这是一种基于模块化思想的讨巧做法,由于拥有成本低、快速高效等优势,势必会吸引一大批「一键发链」需求的 layer2。
不过,在我看来,模块化是把双刃剑,适度的模块化会大幅降低开发成本,但若过度就会导致后续的生态发展缺乏源头活力:
1)模块化组件的轻量属性可以助力,Layer2 开发者低成本快速起链,且当 DA 能力和 Sequencer 排序器都成为外包商品后,layer2 链的数量和更迭速度也会加速。
我之前撰文说过,当 layer2 项目数量批量涌现后,品牌、市场、生态等综合软实力会成为 layer2 的核心。届时一条 layer2 是不是由以太坊提供 DA,有没有独立可靠的去中心化 Sequencer,有没有成熟稳定且增长潜力的生态落地才是关键。组件的模块化会加速 layer2 市场的层级分化,头部 layer2 和中尾部 layer2 会走截然不同的道路;(OP 和 ZK 倒是可以用模块化带动其 Stack 战略落地)
2)DA 能力外包后,若再把 Sequencer 外包,未来 Prover 系统也来外包,一条 layer2 能比拼的底牌唯有市场和运维了。
这里存在一个悖论,DA 能力放弃以太坊选低成本的 Celestia 还容易理解,若 layer2 把最核心的 Sequencer 收税权利交给外包,手续费该怎么收,生态项目该怎么激励扶持,会存在一系列后续运维难题。
这样的 layer2 很像是一个「空架子」,表面上光鲜亮丽,实际上缺乏一套独立的去中心化经济体框架,其市场生态很难有做起来的可能性。好比,用模具可以快速拼装组合出一套活动房,但倘若你要建百米大厦,放弃钢架结构,再来用模具试试?
当然,我并不否认,Celestia、Espresso 这类模块化范式给整个 layer1 和 layer2 生态带来的潜在「变量」空间,它们降低了技术门槛,可以把市场生态体量做到很大,链多了,创新主体才会丰富,市场才会内卷出一些优质的项目出来。价值和意义一定有,short-term 还是 long -term 的差异。
总归到底,layer2 起链速度再快,存活下来的一定是可以给主网持续带来用户、项目、资金等有效扩容的超级 Mass Adoption 经济体。